日期:2025-04-12 15:22:47 标签:
从今天开始,由白鹿、欧豪主演的年代剧《北上》在央视一套重播了!这部38集的电视剧,首播时就以平均3.615%的收视率和6.7亿户次的收视成绩刷屏。
记得首播结束时,有人觉得剧里的大团圆结局太理想化了:
除了翟子路演的邵星池没能和心上人在一起,做了饭店厨师(或者还要加上父亲也另有其人),其他人的生活都像开了挂:谢望和从北漂逆袭成创业公司老板,夏凤华战胜病魔穿上婚纱,周海阔回乡开书店还收获爱情……
这样的结局,是不是太圆满了?可以说是“失真”了吧?
其实,说《北上》结局的观众,可能没注意到一个细节:剧里的主角其实不是人,而是那条静静流淌的京杭大运河。 原著作者徐则臣在小说里写得明白:
运河不只是条路,可以上下千百公里地跑;它还是个指南针,指示出世界的方向。
电视剧里,运河也像个沉默的旁观者,见证着花街小院里的悲欢离合。
比如谢望和创业失败时,镜头总会切到运河上货船往来的画面;华子病重时,运河的波涛声成了她内心的回响。
这种人小运河大的视角,或许才是理解结局的关键。 徐则臣在小说里把运河比作时间的指南针,也许他曾在苏轼的《赤壁赋》里获得过灵感吧: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!” 电视剧里的大团圆,放在运河千年的历史里,不过是浪花一朵。
就像原著中1901年的废漕令让运河断流,却在2014年申遗成功重获新生,个人的圆满或遗憾,在运河的宏大叙事里,都只是暂时的涟漪。
剧里谢望和最终选择回到运河边做纪录片《大河谭》,这个情节其实呼应了原著中运河承载文明的主题。 徐则臣在采访中说:运河勾连了历史、现在和未来,它‘瞻前顾后’,也承前启后。 所以,剧里人物的命运的圆满,实则是运河精神的延续——无论经历多少变迁,运河始终在那里,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选择。 话说回来,《北上》原著里其实没这么圆满。 原著中,谢望和经历离婚、创业失败,马思艺甚至含恨离世,而剧版则更偏向温暖。 但这种改编并非,而是导演姚晓峰所说的以运河为魂,书写90后的乡愁 剧里的大团圆,其实是运河生生不息主题的另一种表达:就像运河在历史中几经兴衰,剧中人物的生活也在挫折后重归平静。 比如邵星池这个角色,剧里他没能和心上人在一起,但原著中他的命运更坎坷发现自己不是父亲亲生,为保护母亲放弃高考。 电视剧淡化了这些悲剧,转而用他成为厨师、传承运河美食的情节,展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。这种改编,恰恰是把原著中运河高于个人的理念,用更贴近观众的方式呈现出来。 团圆不团圆,有什么差别呢?都不影响大运河真实的平静的脉动。 那么,来个大团圆又何妨呢?在当下,也许人们比以往更需要温暖的慰藉。 如果想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的哲学,不妨翻开徐则臣的原著《北上》。 小说从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写到2014年运河申遗,用五个家族的百年命运,勾勒出一幅比电视剧更宏大的运河画卷。 当你读完书中罗盘”“柯达相机这些信物的传承故事,再回头看剧里的大团圆,或许会明白:真正的圆满,从来不是个人命运的完美,而是与运河同频共振的从容。 也许这才是《北上》的真正野心吧!点击链接下单,立即体会这种“野心”吧! 自营包邮 北上 央视热播大剧《北上》原著小说 白鹿 欧豪 领衔主演 著名作家徐则臣长篇小说代表作 荣 京东月销量1000好评率99%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 ¥39 购买
#白鹿北上# (网图侵删)
举报/反馈
艺术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、电视剧分集剧情、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@2008-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4095045号-1